111年鸞文

壬寅0829本堂主筆南海觀世音菩薩鸞文

  1. HOME
  2. 111年鸞文
  3. 壬寅0829本堂主筆南海觀世音菩薩鸞文

壬寅0829本堂主筆南海觀世音菩薩鸞文


崙背天衡宮(天公廟)慈恩堂

雲林縣崙背鄉東明村民權路八號 

民國一一一年九月廾四日 降

歲次 壬寅年八月廾九日

 

(一)本堂主筆南海觀世音菩薩登台

正乩:呂倉佑扶

(一)本堂主筆南海觀世音菩薩登台

      來北轉又一回

      浪高低回推誰

      世如汝爾追隨

      如一頁春秋淚

      傳虛空誰把追

      佑萬民出世業

      陀有情聞聲救

      登台授受脫凡累

再示:

       各位玄生道安!真的歲月如箭飛快一逝不回,難追回,故每每鸞期一到,各位玄生相信都非常的珍惜並把握。過去的青春,人人有之,只是何時才因生活中發生的一些磨難困苦而發心求解藥方。殊不知解方唯「心」,心者念,念者識,識者情,情者因,因者慾。

       為何青春如何美好,但歲月卻留不住青春?一切皆是「道」的演化,道者無私無情,一切皆自然。然而,道與心為何互相衝突?一切皆起於六識,慾念把抓六根塵識,一切起了虛華幻象,境相變化,起念動心,認假為真,故有真實得失。  青春的流逝即是一幕幕虛幻造影,凡俗之人如此認知,但一切都是空而不實的,修學者應先體悟大道。日夜、生死、喜憂皆是道的演化,無常才是正常,無明於心才不解世塵,一切苦厄皆是無常,故是謂「大道」。

       而人生於天地之間,除了道於心的體悟平衡之外,玄生是否有另外追求之意義呢?人為了生活存活,創造了技藝,故「藝」或「技」,即是道與心之間平衡的緩衝。人生於技,百業專攻,精於技、遊於藝,生活便有了目標。所以精於技才能充份豐富人生,求道遊藝、練心養性,知而行之,得而不貪求,知足常樂,心寬念足,清心寡慾,性定入道,養心養身,為而不為,知而不知,一切皆自然,脫塵解縛,無無不常,念而無念,道成兮!

今宵所闡述「道、藝、心」宜多思考,才能有所醒悟。

可,吾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