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衡宮

寺廟沿革

  1. HOME
  2. 寺廟沿革

天衡宮開基誌略

 

誌云:

人傑則地靈,意誠則神顯,雲林縣崙背地區肴志人士,感以玉皇上帝、上轄諸真、下御萬類神靈,赫濯肴濟世感化之功,為群黎所崇仰闡揚聖教,藉神人合一,蒼明德敦厚之旨,以提倡固有道德,復興中華文化,進而相率以為善也。

 

民國六十一年三月十九日由李謀廷、廖榮裕、李謀相、林福甲、李應輝、廖昆火、李謀成、李忠良、廖清申、廖龍、田民安、蕭中本、廖秋男、廖吉道、李憲明、李中井、李文榮、李武夫、李武富等十九名發起磋商,集資購地,籌建宮宇,敦請享譽國際堪輿大師陳鏡勳先生,尋堪宮址歷時半載,始擇訂聖地二百五十坪,由地主廖通益先生捐獻一百二十五坪宮址,東承螺陽之脈,西臨箔仔寮漁港,北環濁水溪之濱,南連虎溪之平原,地勢狀麗,薈成眾興拱月、浩氣縱橫、朝暉夕映、四水匯流、萬派朝宗、形象出諸天然蔚成大觀。

 

民國六十一年歲次壬子,成立興建委員會,先興建左畔廂房,
應上蒼聖意撰名天衡宮,取天心端正、不偏不倚之意,二樓則撰名曰紫宸殿,興建委員會並於是時共推鍾振源先生為主任委員。

 

翌年二月初八吉辰,排香案禱告上蒼,正殿興工填土奠基,始顯奇蹟,每日填土約卅噸,次日竟悉數夷為平地,連續約二月之久,靡日不然,迨正殿定庚位,地基始告穩固,誠所謂通天透地之盤龍靈穴也。

 

興建期間,由於神人感應、恩波廣被、靈光顯赫,全省各地善信,朝宮參拜,祈願者有求必應,聖澤同沾,其間尤蒙陳鏡勳先生,廣邀日本泰國等地橋領蒞宮指導膜拜,慷慨樂捐,以及各地善信,虔誠捐献,得于工程興建中,進行極為順利,宮貌出具,更顯氣象萬千。同年十一月二十日舉行安座大典,由嗣漢六十四代張天師親臨主持,全省香客湧至,盛況空前,同日舉辦全國詩人大會,朗朗詩星、濟濟冠裳、共瞻神像之壯嚴,同仰殿宇,知崔巍其,鳳闕龍雕,雄偉瑰麗,為崙背地區帶來繁榮,已成為雲林縣觀光名勝矣。

 

朔自癸丑年正殿,鳩資興建,以還費時八載,幸賴神靈降福,風調雨順,威鎮萬方,香火遍全台,每逢諸神聖誕,由各地朝山者,轅轍相接,數以千計,善信參拜,絡繹於途,香煙鼎盛,於焉可見。

 

本宮之興建,胥賴善信慨捐,集腋成裘,賢士策劃,規模成具,計有大殿、二樓右廂房、豎鐘鼓樓等。

 

壯哉天衡宮,巍峨寬敞,堂皇正殿,主神恭奉玉皇上帝,紫宸殿恭奉無極瑤池金母,左右殿安奉觀世音菩薩太上道祖諸神。

 

盖聞國肴史家肴譜宮殿興建支緣豈可無沿革之厓略是以藉創建伊始至歲次

 

辛酉年十一月十八慶成之日合片鱗半爪以錄之今欣見厥成略述梗概爰以為誌。

Top